2010年3月28日 星期日

4月份研讀場次

四月份研讀場次:

第一場次:

1. 時間:99年4月9日 (五)下午2:00~4:00

2. 講者: Aaron Deveson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 助理教授

3. 主題簡介: 巴特與戀人絮語

4. 導讀書目:A Lover’s Discourse: Fragments (1977)

如同書名《戀人絮語》所言,本書為巴特對於戀人之間竊竊私語的想法。此種私語是靜默的(silent),且更應被視為戀愛中人處理其愛戀關係的思考過程。巴特將此過程定義為影像-劇目(Image-repertoire):亦即,存在於戀人心中的一套面對愛戀關係的現實。不論是否真實,或是否只是存在於內心的絮語,此影像-劇目就是戀人心中的現實,且纖細脆弱。本書相當精采地分析了戀人之間的喁喁絮語不論是那些已沈浸於愛河之中或是正在期待開花結果的戀人們


第二場次:

1. 時間:99年4月24日(六)下午2:00~4:00

2. 講者:涂銘宏 淡江大學英文系助理教授

3. 主題簡介: 巴特、音樂、與歌劇之「魅影」

4. 導讀書目:“Musica Pratica” (1970) 以及"The Grain of the Voice" (1972) (The Responsibility of Forms)

在此文章中,巴特劃分兩種音樂上的樂趣:一種為讓人聆聽(listen to)的音樂,產生俗世樂趣(mundane pleasure);另一種則為讓人嬉戲(play)的音樂,產生狂喜(jouissance)。這種劃分跟巴特在S/Z中界定的兩類文學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閱讀式(readerly)文本的意義趨於穩定,使讀者被動接受意義的開展;創作式(writerly)文本的意義充滿空隙,讀者不得不積極加入生產意義的勞動行為(collaboration)裡。巴特以聆聽(listening)及嬉戲(playing)來劃分音樂提供我們回應,或者說聯繫,音樂作品的方式。相較於僅僅是被動聆聽,嬉戲音樂作品的方式尤其是人為的(manual),也因此某種程度上感受性(sensual)更為強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