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8日 星期一

3月份研讀場次

第一場次: 3/13 (六)下午2點~4點

1. 導讀人:林秀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 助理教授)

2. 主題簡介:巴特與符號帝國

3. 導讀文章:Empire of Signs (1970) (New York: Hill and Wang, 1982): "Faraway," "The Unknown Language," "Food Decentered," "Pachinko," "Center-City, Empty Center," "The Breach of Meaning," "Exemption from Meaning"

4. 讀本簡介:

接續他在《神話學》中揭穿西方流行文化基本運作的法則之後,在本書中,巴特更直接宣稱:日本並不存在。但巴特特別指出:在此所探討的日本,是他所想像出、用以扣連命題的日本,而非真正的日本。這個虛構的日本沒有和西方一樣腐敗的內在性:沒有所謂的靈魂、上帝、自我、形上學,什麼都沒有;只有空無。如果S/Z是巴特追求超越腐敗西方的渴望,《符號帝國》則提供了解決之道,對巴特而言,日本作為一個意義暫停的地方,就是一個測驗,挑戰他去思考非思(think the unthinkable)。此書結合了巴特於1966年旅遊日本時的愉快經驗以及對當地的敏銳觀察,但其中亦不乏東方主義式的論點。



第二場次:3/26 (五)下午2點~4點

1. 導讀人:顧正萍輔仁大學比較文學所助理教授)

2. 主題簡介: 巴特與視覺修辭學 (I)

3. 導讀文章:“Rhetoric of the Image” (1964) (Image-Music-Text)

4. 讀本簡介:

在此篇文章裡,巴特揭露廣告為刺激購買慾望所使用的修辭手法。他以一則義大利麵條的廣告為例,指出其背後所隱藏的三層不同符號訊息: 文字訊息(the linguistic message)、有碼的圖像訊息(the coded iconic message)及無碼的圖像訊息(the noncoded iconic message)。文字訊息是指商品品牌名稱的意義以及商品與品牌所引發的浪漫式想像如「義大利風(Italianicity)」。有碼的圖像訊息則是指廣告影像本身所暗示的訊息如新鮮、豐裕、平靜生活美學等等。最後,無碼的影像訊息則是廣告影像的表面意義。透過巴特精闢的剖析,讀者可認識到廣告是圖像符號與語言符號交織相輔相成的修辭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